|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成功發射!環境衛星家族又添新成員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立項,由生態環境部與應急管理部共同牽頭研制建設的光學對地遙感衛星,用于接替已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滿足國家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應用需求,并兼顧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行業需求。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搭載長征四號乙火箭點火起飛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采用了太陽同步回歸軌道,兩顆衛星技術狀態相同,設計壽命為5年,每顆衛星配置了4類光學載荷,包括16m相機、高光譜成像儀、紅外相機、大氣校正儀。其中,16m相機載荷由四臺可見光CCD相機組成,通過視場拼接可提供幅寬為800km的多光譜圖像;高光譜成像儀幅寬為96km;紅外相機幅寬為720km;大氣校正儀可在軌同步獲取與16m相機同視場的大氣多譜段信息,進行大氣輻射校正。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載荷配置示意圖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拍攝示意圖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發射成功后可實現同軌組網觀測,大幅提高我國中分辨率可見光、紅外及高光譜遙感數據獲取能力,滿足區域生態、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城市環境、環境災害、全球環境變化等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動態的監測與評估的遙感數據需要,為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使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治理能力更加科學化、現代化。 ![]() 雙星同軌組網觀測示意圖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成功發射,對提升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業務化能力極為重要。在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可針對秸稈焚燒和沙塵污染進行遙感動態監測,實現大氣環境污染的遙感精細化監測應用,為大氣污染防治以及空氣環境質量預警預報提供技術支持;在水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可對葉綠素a、懸浮物等水質參數,溢油、赤潮等近海環境事件,核電廠、火電廠溫排水等水體熱污染開展動態監測;在生態環境監測方面,可為生態系統監測與評估、生態環境關鍵參數生產、自然保護區綜合監管、礦產資源開發監測評估和城市群生態環境監測等生態管理核心業務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實現生態環境信息提取、分析和綜合應用的業務化運行。 ![]() 衛星研制團隊部分成員與衛星合影 環境減災二號衛星在為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將不斷在衛星觀測精度、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等方面繼續提升能力。待“十四五”期間環境減災“4+4”衛星星座建成后,將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動態實時的中分辨率全球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為實現“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目標提供更為強力的支撐。 |
Copyright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