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十大亮點上海自2019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今年5月1日起,北京也要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制度。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啟動了垃圾分類,其中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到53.9%,其中上海、廈門等14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實踐證明,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防治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 新《固廢法》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一是在第一章總則的第六條中明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并明確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二是在第四章專章規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機制,建立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推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體系建設,并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可以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管理辦法。三是在第四十六條中明確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管理范圍,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統一管理。 在法治推動下,將會進一步加快垃圾分類進程,引導社會公眾從源頭對垃圾進行分揀,增強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減少垃圾總量和垃圾處理成本,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四)限制過度包裝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近年來,伴隨網購和外賣的風行,過度包裝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問題比較突出。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600億件,同比增長26.6%,僅快遞所耗膠帶就可以纏繞地球1200余圈。 新《固廢法》針對過度包裝問題,在第六十八條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國家鼓勵和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制造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 二是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應根據國家經濟和技術條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狀況以及產品的技術要求,組織制定有關標準,防止過度包裝造成環境污染。 三是強調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標準,避免過度包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過度包裝的監督管理。 四是要求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 五是規定電子商務、快遞、外賣等行業應當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商務、郵政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 新《固廢法》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污染治理問題,在第六十九條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明確國家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二是要求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和快遞企業、外賣企業按照規定向商務、郵政等主管部門報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況。 三是規定國家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新《固廢法》第七十條還要求,旅游、住宿等行業應當推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的辦公場所應當使用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設備和設施,減少使用一次性辦公用品。 (五)推進建筑垃圾污染防治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建筑行業迅猛壯大,在工作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建筑垃圾也不斷增加。據統計,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總量約為15-24億噸之間,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40%。其中,未經任何處理直接填埋的建筑垃圾約占總量的98%,輕度分揀出廢金屬、廢混凝土的約占2%,資源化利用率不足1%,遠低于德國和日本的90%,英國的80%和美國的70%。 未來,隨著加速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建筑垃圾總量會越來越多,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工作亟須推進。新《固廢法》加大推進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力度,增加了以下規定: 一是要求政府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建立分類處理制度,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 二是明確國家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體系。要求政府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 三是規定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規范相關行為,推進綜合利用,加強建筑垃圾處置設施、場所建設,保障處置安全,防止污染環境。 四是要求工程施工單位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并報備案。明確工程施工單位不得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五是規定建筑垃圾轉運、集中處置等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和擅自傾倒、拋撒建筑垃圾的處罰等內容。 五是規定建筑垃圾轉運、集中處置等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和擅自傾倒、拋撒建筑垃圾的處罰等內容。 (六)完善危險廢物監管制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危險廢物日益增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010.1萬噸,2018年達到4643.0萬噸,同比增長15.78%。由于危險廢物帶來長期的環境污染和潛在的環境影響,社會公眾對危險廢物問題十分關注。新《固廢法》回應社會公眾的關切,對危險廢物監管制度進行了完善: |
Copyright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